本帖最后由 小编蔓藤 于 2014-4-6 12:25 编辑
【奕飞专访】
与三明早教专家黄琪谈幼儿园喂药事件
今年3月爆出的全国多家幼儿园长期喂孩子吃药事件令人发指!
本期奕飞专访有幸采访到有着20余年从业经验的
三明早教专家黄琪老师!
三明幼儿园会不会也存在喂药情况?
幼儿教育各阶段有哪些注意事项?
这些疑问都将在本期的访问中一一得到解答!
=================
(一)该吃药的其实是中国幼儿教育
奕飞:为什么会出现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喂药的事件?
黄琪老师:发生这种事,首先是幼儿园园长和老师都缺乏基本的道德和常识。以吃药可以预防感冒为由,另一方面是为了眼前一些暂时的利益,昧着良心和道德在给孩子喂药。
(全国多家幼儿园被爆长期喂孩子吃药) 奕飞:又为何这并不是一起简单的偶然事件?
黄琪老师:这反应了部分民办幼儿园以盈利为目的的办学理念,把赚钱摆在第一,根本不顾孩子的健康,生命都不保了,还谈什么教育?我觉得这些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都玷污了这份神圣的职业。
奕飞:就拿幼儿园园长来说,您觉得做一名幼儿园园长,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的职业素质? 黄琪老师:做教育是在做一件良心事,绝对不能把赚钱摆在第一位。首先当然是要热爱这份事业,用心去关爱、帮助孩子成长。要端正思想,把教学质量做好,教育好孩子,才是园长最大的收获。
(百度知道:关于幼儿园喂药原因的问答,供参考) 奕飞:依您目前了解的情况,这类事件会不会在三明出现? 黄琪老师:其实我觉得三明这方面做得还是挺好的。 有关部门对婴幼儿的学前教育十分关注,非常重视对园长和老师的教育,还会不定期的抽查,明察暗访。目前梅列区的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差距还不大,三元的私立幼儿园在软硬件方面可能会相对薄弱一些。根据我个人的了解三明应该不会出现喂药事件。
奕飞:不断出现此类事件,是否透露出中国幼儿教育的缺陷?
黄琪老师:童年是人生无忧无虑的一个美好阶段,但是目前社会上许多幼儿园都存在一些缺陷。 比如幼儿园小学化:在幼儿教育这个阶段就去教孩子做算数、学写字,教学上追求容易显现的成果,有些拔苗助长。我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去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还有就是幼儿教育被模式化了,老师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化成长,做不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二)悲剧反思:家长育儿观的缺失
奕飞:为什么孩子会任由幼儿园老师长期喂药?
黄琪老师:我觉得在这方面家长也是有责任的:家长不够重视与孩子的沟通,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但又不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也有些家长不断地将“要听老师话”的理念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为老师说的做的都是对的,结果就导致孩子盲从老师,老师在孩子心目中被神化,即使老师长期喂孩子吃药,孩子也不会去怀疑老师的这一行为,更不会跟家长说。
奕飞:那家长应当如何正确的处理好自己、老师与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黄琪老师:我个人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多沟通。 家长、孩子、老师在交流中应当相互尊重、信任。这问题其实还是涉及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简单来说孩子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而学校教育则是阶段性的,是知识的灌输和群体的融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要结合起来进行,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而过于重视学校教育。发生这样的喂药事件,也算是对中国家长忽视家庭教育的一个警醒吧。
(彩虹伞早教进社区公益活动) 奕飞:请问黄老师,正确的育儿观要如何建立呢?
黄琪老师:家长在计划生孩子之前就应当做好养育孩子的准备,多学习了解育儿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孩子出生之后要承担起育儿的责任,不要将孩子推给长辈或者保姆,自己要做到多带带孩子,尽可能的去陪伴孩子成长。许多家长认为早教就是让孩子早点学习知识,这是一个误区。早教应该是帮助孩子进行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建立以及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去学算术学写字。
(黄琪老师与孩子亲密交流)
奕飞:您是三明的早教专家,能否请您谈谈早教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
黄琪老师:早教是从宝宝一生下来就开始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例如,母亲可以多抱抱幼儿,用开心的语气与孩子多交流,多哄哄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可以和孩子说:“宝贝,妈妈爱你,让妈妈抱抱!”这样孩子心里会得到温暖,会比其他幼儿更有安全感。 接下来可以对宝宝进行专注力的培养:两个月以内的幼儿,只有20到30公分的视距,所以父母应该在孩子的视距内多与孩子交流,在交流时一定要与孩子目光交接,让孩子看到父母的笑脸,这样能让孩子在与人交流时更加专注。
(三)不得不说的彩虹伞早教中心
奕飞:感谢黄老师教了我们两个育儿小诀窍,可是现在许多年轻父母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专业的知识为幼儿进行科学系统的早教,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早教中心介入。目前三明的早教机构发展状况怎样?
黄琪老师:现在三明早教机构的现状是参差不起的,如:早教对象应该是0到3岁之间的幼儿,但有些机构对孩子的年龄层把控不严,甚至放大到了3至6岁,扭曲了早教的理念,走向托儿化。这就要求家长要有能鉴别早教机构好坏的能力。
奕飞:家长该如何去鉴别呢?
黄琪老师:简单说就是看早教机构的软硬件水平。 硬件方面:有没有充足的空间、早教学具是否安全,是否有不同的功能区,如舞台、淘气堡等设施。 软件方面:最重要的是先了解早教的园长、负责人是否有专业的早教理念和技能,再看师资,是否有教师资格证、是否具备育婴师资格证等,看看老师是否具有因材施教的职业技能。 另外,家长也可以带着宝宝去早教机构,看看宝宝能否快速地融入到早教机构的氛围中,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位于金叶大厦一层的彩虹伞早教)
奕飞:我知道您是三明彩虹伞早教中心的负责人,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彩虹伞的实力?我想这也一定是许多幼儿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黄琪老师:自05年起至今,彩虹伞已经有9年的历史了。 这么多年经营下来,在围绕0—3岁婴幼儿教育方面,如教育建议、育儿小常识、塑造宝宝良好习惯等,彩虹伞早教中心已经总结出一整套科学系统的早教经验。每年我们接收的孩子在500人左右,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彩虹伞在金叶大厦拥有近1000平方米的早教活动场所,已投入200万元的资金。师资方面,我们通过聘请专家培训和派老师外出学习,现已建立起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目前经过国际认证的早教专家一名,持有教师资格证员工五名,高级育婴师十名。可以为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性指导,让宝宝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宝宝们在石头上创作图画) 奕飞:彩虹伞早教中心是否有那种喂药情况呢?
黄琪老师:这是绝对不会的!我们是早教中心,宝宝上课都是有家长陪同的。 我们每天都会在家长送孩子过来时,在家长的注视下为孩子晨检,如果发现宝宝生病,是不会让孩子进校的。实验班的宝宝需要吃从家里带来的药品,我们有专门的负责人为宝宝接收,并注明药品名称、用量、服用时间,并且需要家长确认签字。我们认为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应该从生活上入手,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和规律的作息时间,而不是靠“喂药”。
(亲子课堂——父母与宝宝的欢乐海洋) 奕飞:为什么在市面上几乎都看不到关于彩虹伞的宣传呢? 黄琪老师: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要付出高昂的费用,我们更愿意把这些钱用来为宝宝们购置教具、玩具。“把孩子教育好就是最大的宣传”,我们更注重口碑传播。 实际上彩虹伞也有举办大量的活动,如去年中秋节的“爱要大声说出口”就有200多个家庭参加;11月还与三明芭乐网一同举办了“爸爸去哪儿”的活动,包了三部大巴去莘口炉阳亲子采摘脐橙;今年元旦更是有近500人参加了我们在三钢文体馆举办的大型亲子活动。
(中秋亲子活动现场)
(四)经验分享:黄老师答网友提问 注:本期【奕飞专访】特别加入互动问答环节
网友提问:宝宝半夜醒来哭闹不睡觉怎么办?
黄琪老师:我先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1、父母的陪伴太少,孩子希望父母能陪玩; 2、其他时间(如下午)睡太多,没有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自然晚上就睡不着。 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是家长一定要多陪孩子,然后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另外半夜孩子哭闹,千万不要打骂,家长这时候应当用轻缓的语速、温柔的语气与孩子说说话,让孩子感到家长的关心和安抚,慢慢的轻抚孩子,帮助孩子安静下来,进入梦乡。
网友提问:如何让孩子尽快的开口叫爸妈?
黄琪老师:孩子很迟才开始发声叫父母,可能是因为父母与孩子说话太少了。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要与宝宝多说话,语气要生动活泼,要亲自说,可不能用电视这类机械音代替,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你说的,其实孩子是能感受到父母的与他说话时的情绪的,所以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孩子多说话,多传递给孩子正能量。再就是带孩子出去玩,与同龄的孩子玩耍、让孩子们自己去交流。 这都是有助于让孩子早日开口发声的小方法。
网友提问:孩子好动,安静不下了是怎么回事?
黄琪老师: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三种可能: 1、孩子与人接触太少。如孩子看电视过多,进入到虚幻的环境; 2、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使得孩子与玩具交朋友,自己一直玩,停不下来; 3、父母对孩子的限制过多,这个不让动、那个不让碰,孩子趁大人不在就乱动了。 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所以家长还是应当耐心的陪孩子玩,孩子在玩的时候不要阻止他。孩子和家长玩开心了,心满意足了自然就歇息了。
奕飞:感谢黄老师在回答,我有个亲戚,孩子上初中了,最近忽然变得挺叛逆,经常和父母争吵,能否请黄老师分析一下呢?
黄琪老师: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其实是正常的,家长不用太过担心。 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身体发育接近成人,但是心理发育会慢一些。这时如果遇上家长对孩子批评过多、指责过多,就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不愿配合家长,希望挣脱家长对他的束缚。 所以我建议家长要抽出时间,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期待与爱,同时也应当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奕飞:感谢黄老师的耐心解答,通过这次采访,我感觉收获了许多知识,真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再次采访您!
黄琪老师:不客气,谢谢!再见!
奕飞:再见!
|